> 長春新聞 > “感時嗟事變”的出處是哪里

“感時嗟事變”的出處是哪里

“感時嗟事變”的出處是哪里

“感時嗟事變”出自宋代蘇軾的《次韻子由除日見寄》。

“感時嗟事變”全詩

《次韻子由除日見寄》

宋代 蘇軾

薄宦驅我西,遠別不容惜。

方愁後會遠,未暇憂歲夕。

強歡雖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念為兒童歲,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

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府卒來驅儺,矍鑠驚遠客。

愁來豈有魔,煩汝為攘磔。

寒梅與凍杏,嫩萼初似麥。

攀條為惆悵,玉蕊何時折。

不憂春艷晚,行見棄夏核。

人生行樂耳,安用聲名籍。

胡為獨多感,不見膏自炙。

詩來苦相寬,子意遠可射。

依依見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雖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鑿,中有汧水碧。

臨池飲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詩力弱,斗健未免馘。

詩成十日到,誰謂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憂愁何足擲。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